24小时品茶微信wx_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,学生同城空降,风楼阁交友平台

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热线电话:028-56562562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文明播报

家医有“约” 我是党员,为群众办实事

发表时间:2021-07-08 | 来源:江油文明网

 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江油市坚持把学习党史同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用最贴近的方式,最朴实的语言,把健康带进千家万户。家医有“约”。今天一起来看看。来自江油市的家庭医生服务的小故事。

  将心比心,为民服务

  在江油市武都镇窦团山村,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家庭医生,他叫林建。在村里,提起林医生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,甚至很多老年人觉得他比亲儿子还亲。

  村民付奶奶,81岁,患有21年的高血压、8年的冠心病、长期右腿关节疼痛。她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,孙子也在外上学,平常就付奶奶一个人在家。村民都说,这个老人家性格有点怪,生病了不去看医生,也不接受别人帮助。

  最开始,林医生去付奶奶家做随访也吃了不少闭门羹,但林医生说治病先治心,付奶奶的抗拒总是有原因的。他仍然坚持每月按时叩响付奶奶家的大门,争取能和付奶奶说上几句话。直到有一次,林建医生像往常一样上门为付奶奶测高血压。她终于接受了林建医生的随访。付奶奶说,还没见过这样“固执”的医生,再不接受随访,她都不好意思了。

  这一次,付奶奶也打开了话匣子,她告诉林医生: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现在我老了,身体也不行了,不能为国家做点什么,但我尽量做到不给国家添麻烦。林医生这才明白“不麻烦别人,拒绝帮助”只是一名老党员的赤诚之心。林建医生立即对付奶奶进行了劝导,告诉她自己也是共产党员,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是职责所在。您能接受家庭医生的健康服务是您应该享受的健康权利,也是对国家、对党最大的支持。一番话终于打开了付奶奶的心结。 

  后来,老人家每当身体不舒服时,都会主动给林建医生打电话,林医生也是亲自上门服务.每年开展老年人体检时,林医生都会提前告知并且亲自接送付奶奶,让老人家很是感动,每次都会说:“谢谢您,林医生,您就像我自己的儿子一样,家庭医生真好!“

  林建从事家庭医生工作多年,他用真心的服务获得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感激。正如他自己所说,我们基层医务人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,多去了解他们所盼、所想、所需,将心比心。以心换心,只有这样才能为老百姓服好务,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认可。也才能将党和国家的惠民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。

  一副担架,一份责任

  5月11日9时08分,重华镇卫生院第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队长刘川杨接到一个紧急电话,“喂,你好!是重华镇卫生院吗?我是120江油分中心工作人员,我们接到求敦电话,在拱桥沟水库有个群众受伤了,情况紧急,需要你们迅速救援!”刘医生挂断电话,马上给受伤者打电话,你别着急,我们马上就到,你具体在什么位置.. ...

  受伤者是外地人,不熟悉当地环境,无法准确说出所在位置,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。刘川杨医生正在犯难时,突然想起医院的救护车司机经常去拱桥沟水库钓鱼,可能知道。刘医生叫上团队另外一个医生和护士和救护车司机,马上出发前往拱桥沟水库。

  到了水库后,救护车司机听了伤者的叙述,他第一时间判断出伤者的大概位置,刘川杨队长和团队拿起担架、急救箱迅速进山开展搜救。09时25分,大家终于在悬崖下找到受伤患者。伤者初步被诊断为:左下肢骨折。在经过现场支持生命体征及事肢夹板外固定后,伤者生命体征平稳,立即进行转运。

  在崎岖、杂草丛生的山路中转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再加上伤者140斤的体重,转运工作更是难上加难。家庭医生团队只能请求医院支援。5个人,刘川杨、何明俊一组,唐小军、刘军一组,两组轮流交换抬担架,护士杜珊珊负责监测伤者生命体征一路上,有些地方需勾若腰。有些地方需埋着头。再加上火热的天气,工作服早被汗水湿透,然而他们依然坚持着,没有谁说不行。经过45分钟,终于成功将伤者安全转运至救护车上。

  回到重华镇卫生院经DR检查后发现,伤者左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,需手术治疗经与患者商议后决定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。赶到的家属连声地说“谢谢你们,你们辛苦了”“这是我们的职责,都是我们应该做的”刘川杨说。

  群众嘱托,责任所系

  大康镇松花岭村村民刘大爷,因常年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、腰椎侧穹、驼背行动不便,常年需要服用强效止痛药物控制。儿媳为重症精神障碍患者,每天均需服用抗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。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为其儿子每月3000元左右的打工收入,因反复住院治疗,家庭经济十分困难。

  得知情况后,大康镇卫生院李中江医生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上门为其进行体检,免费接送患者到医院住院治疗。住院期间甚至提供免费伙食,减免自付费用,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,不让其因病再次返贫。

  在治疗最初时,因病情较重,刘大爷不抱有信心,不愿配合治疗,时常抱怨“我这病医又医不好,死又死不下去,干脆不医算了”,李中江团队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,注重开展心理疏导,不断鼓励患者,让患者建立起信心,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规律服药。

  通过家庭医生地耐心鼓励和悉心照料,治疗效果逐步显现,患者生活态度也变得乐观,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给予的帮扶措施。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跟踪随访,刘大爷及其儿娘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李中江深有感触地说,我是一名基层的医生,最能体会健康对于农村群众的重要。作为家庭医生的一员,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村民能健康的生活。(卫健局 强容华)

责任编辑:美编

左移 右移

网站群 四川省地方文明网站 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新闻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